每个女性或多或少都会害怕体检,毕竟像是宫颈糜烂、卵巢囊肿、盆腔积液这样的妇科名词经常在体检报告上看到。不少女性在拿到报告后,怀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看医生,大部分情况下,医生都是轻描淡写的说没事,不用治,注意观察就好。只有当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的大石头才算放下。
其实,很多时候体检报告上的一些妇科疾病,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大部分的情况下,它们是不需要治疗的。
1.宫颈糜烂:一般不需要处理
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临床上的“宫颈糜烂”早已不是一个疾病了,而是一个表现。
受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女性青春期前柱状上皮比较靠内,来月经后就开始出现往外侧发展,此时就有类似“糜烂”一样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口被发现,绝经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侧,此时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本质上来说,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如图)。
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认为范围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轻重,如果理解前面所提到的所谓的“宫颈糜烂”的真正机制,则很好理解,其实就是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这些都属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有些人可能会有接触性出血的表现,但只是宫颈的个体差异,就像有些人嚼点硬东西,牙齿或者口腔就会出点血。但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如白带增多、发*,有异味时,则需要进行治疗。
2.宫颈囊肿:一般不需要治疗
宫颈囊肿又称为“纳氏腺囊肿”,或简称“纳囊”,它是在宫颈炎愈合过程中,因分泌物阻塞宫颈腺管而形成囊性肿物。一般小而分散,突出在宫颈表面,呈多个*白色的小囊泡,突出内含无色胶冻状物。宫颈囊肿的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在查体时偶然发现,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检查就行了。如果腺体囊肿较大,伴有白带增多等不适时需及时治疗。
3.盆腔积液:一般生理性盆腔积液不用治疗
盆腔积液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盆腔和腹腔里的器官会分泌一些液体,起到润滑和保护的作用。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盆腔积液,如果B超观察盆腔积液的深度小于3cm,并且没有其他任何异常的症状,那么可以不用处理,少量的盆腔积液可以自行吸收。但是如果出现盆腔积液的同时,还伴有下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时,就要警惕是否为病理性盆腔积液。
4.子宫内膜增厚——可能是正常的周期现象
在性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子宫内膜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一般在经期来之前变厚,经期结束后变薄。因此在月经来临之前,如果子宫内膜增厚视为属于正常的周期现象;但如果在非月经期出现子宫内膜增厚这种异常情况,那么就要留意。比如女性在闭经后出现子宫内膜增厚,且伴有异常出血的情况时,则需留意是否为子宫内膜病变。
5.卵巢囊肿——生理性囊肿会自然消失
卵巢囊肿在医学上分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两大类。一般,生理性囊肿多与女性的生理周期、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大多会随着生理周期、饮食生活习惯等变化而消失,无需用药治疗。
但如果三个月经周期后囊肿仍未消失,或有出现囊肿增大、下腹疼痛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就诊,结合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虽然说,以上这些妇科疾病看似很吓人,但其实大部分是可以不用治疗的,只需定期随诊就可以了。但如果身体还伴随着其他异常情况时,那么就要及时的就诊,医院。
如有任何体检结果相关的疑问或平日身体不适,建议大家先前往健康管理室咨询,值班医生会给出合理的处理意见,不要胡医院做一堆不必要的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