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琳
虽说有病乱投医,但也还是要学会思考。思考怎样求医不需要有医学知识,而是需要有常识。常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比科技还重要的人生智慧。
身体是自己的,病是自己的,钱是自己的,虽然自己不会治病,但认真考虑,拿定主意,做个聪明病人,还是非常必要的,注意或认清以下10条,会很有帮助:
1追求健康长寿,不要追求长生不老
长命百岁现在不是梦,但我们要追求健康的长命百岁,耳聪目明,生活自理,这样才是生活。要追求“活的有质量,走的有尊严”。
西方认为人死了是去天堂了,所以不纠结,我们认为人死如灯灭,所以都纠结。但是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也没办到,所以纠结也没用,追求健康快乐的长寿,就不会对生病过分难过(比如说,现在公认肿瘤患者三分之一是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三分之一是病死的),这样更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2要注意养生,而不是迷恋体检
防病的最好手段不是早检查早治疗,而是平时多注意养生,根本就不生病。当然,定期体检也是有必要的,不过现在的体检太流于形式,也太全面了,华而不实。
养心的方法本书会有介绍,其他养生方法这里不做详述了。
3医院,看一家就够了
现在信息发达,交流充分,而且西医发展了百十年了,医院的水平没有太多差别,医院医院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有,也是多年形成的品牌不同而已。
医院看完了,不行;医院,不行;医院,一共看了好年,医院都看了,病还是不好。为什么呢?广义上来讲,都是一个师傅教的,都是读的一样的书。
4医院
医院水平不比国内强,不绝对,但多数是这样,这也是医学界的共识,这还是说西医,中医当然还是中国强,为什么呢?
就一条,中国病人多。医生就算再笨,都熟能生巧,中国医生见过的病,外国医生有的一辈子都见不到,中国医生一年做的手术,能顶外国医生10年的(这可不是夸张)。
为什么老是有人觉得国外医疗水平高呢?一个是环境好态度好,二是汽车啊包包啊等制造业的东西现在还是国外的好;三是原来中国太落后,咱们崇洋习惯了。
5大部分内科病尽量不要做手术
如果发生交通意外,骨头很多地方都折了,肯定要手术,但很多内科病尽量不要做手术。具体例子就不举了。
就记住一条,能不做就不做,医院让做手术的时候问一句“不做的后果是什么”。手术会伤元气,这一点连外科医生都不知道、不承认,这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挨刀,做过手术的患者都有感受,自从手术之后开始浑身没劲。
6别迷信检查,更重要的是信自己的感受
很多人做个B超发现有脂肪肝,就吓坏了,开始吃药;很多人做个心脏彩超发现有二尖瓣轻度反流,就吓坏了,换了瓣;很多人子宫有个肌瘤,就把子宫切了;很多人体检发现甲状腺有个结节,就把甲状腺全切了……这些人自己都没觉得有什么病,身体非常健康,就因为体检查出来了,就做了手术!
这些情况都是我们行善堂平时经常碰到的。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检查不见得准,更不见得对,就算又准又对,但也不一定要手术!
换瓣的和切了甲状腺的都很快出现了房颤,也很麻烦。因为治一个不太紧要的病,结果治出来一个更麻烦的病,这种情况很常见。
7信中医,别轻易信某个中医大夫
中医很神奇,很有效。碰到内科病、慢性病要多考虑中医治疗。但是到底哪个中医大夫厉害咱不知道。
有高手,有庸医,有骗子,有的专家教授看病不行,有的江湖游医能够治好。没办法,这就是现状,但是,不要因为某个中医大夫没给您治好就认为中医不行。
8看效果,别看理论
有很多人手术成功了,病没好。有很多人病好了,非要问是什么理论,说了您又不懂,问那么多理论干什么?
夏天的时候,有一位在美国工作了30年的华人科学家来我们诊所治疗肩周炎,他的胳膊已经一年多没有抬起来了。
我们想给他针灸,他非要问什么理论,我说您不用问,中医理论很成熟,我说您是经络不通您也不懂。我就说两点:第一,一切科学都是以哲学为指导的;第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对不对?他说对。那就开始治吧。用我们的针灸疗法,一针,不到30秒钟,胳膊抬起来了!他感到不可思议,还问为什么!
您是要解除病痛的,解除了就得了,理论说的再好但是病治不好不是还没有用吗?(和在美国生活了30年的科学家谈中医?我们才不犯那个傻!)
9医院,但别迷信
大医院也有忽悠人的,医院心内科主任对一个50岁的房颤患者说“您必须做射频,要不然只能活5年”;医院想给一个12岁的阵发室上速的男孩切除左心耳(房颤有切的,阵发室上速为什么切?至今搞不懂!)……
医学主流观点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甚至会变得截然相反,就像宫颈糜烂原来被当成病,用激光治疗,现在被认为不是个病(是正常现象)一样。
10信小诊所,但谨防骗子
我们曾治过一位我国著名的导弹专家,他说过一句话:“我相信你们,要是没有下子,谁敢出来干?!”让我们很感动,治疗效果也很好(没辜负他的信任)。一般来讲,西医医院,但是中医医院强。
治病就是个手艺活,和画家、陶艺大师、雕塑家、武术家等没有本质区别,民间自有很多高手,而且有诊所在那里放着,又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信的。
当然中医小诊所有高手,也有庸医和骗子,要注意鉴别。
取节于(《中医治心脏》第一章第七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