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业经12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www.bdfyy999.com/m/

百业经

索达吉堪布口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接上文)

()父 亲

——累世佛子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王舍城。有一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其妻十月怀胎生下一个身色金*、头如宝伞等具种种妙相的庄严之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其身相庄严故取名美丽者,精心喂养。许多人慕名而来一睹美丽者的相貌。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圆满福慧一切功德后调化了许多众生,在王舍城也摄受很多弟子,如潮信众前来朝拜皈依世尊。美丽者问父母:“以前有很多人来我这里,现在为何不来?”“释迦牟尼佛到了王舍城,很多人都朝拜佛陀去了。”“释迦牟尼佛是谁呀?”美丽者的父母为他讲述了世尊苦行、成道等共不共的功德,美丽者生起非常稀有之心,决定无论如何要去拜见如此庄严具德的世尊。他再三祈求父母同他一起去拜见世尊。远见世尊三十二相,美丽者即生起无比欢喜心,萌生了世尊是自己父亲的念头,不由自主地喊着“父亲”奔上前去抱住世尊不肯放手。世尊为他们传予相应之法,施主要带孩子回去,无论怎样哄劝,他都依着世尊不肯离开。他父母便在世尊前祈求开许供佛及僧七天,世尊默许。施主吩咐妻子先回去准备饮食,自己陪儿子在经堂度夜。次日佛陀及僧众著衣持钵随施主前往应供七天,圆满日世尊传予相应之法,施主及其眷属以智慧金刚摧毁无明烦恼,获证预流果位。美丽者征得父母同意在世尊前出家,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授予近圆戒,并传讲相应的教言,他精进修持,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的境界,诸天共赞其功德。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拜见您的孩子成千上万,但从未见过像美丽者这样抱住您叫父亲,这是什么因缘?请世尊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以前他曾五百世做我的儿子,以此习气,见到我时不由自主地抱住我叫父亲。”“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他今生生于富裕家,身相庄严,令佛欢喜,不做佛不喜之事,在佛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告曰:“这是他前世的愿力成熟之故。贤劫人寿四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拘留孙佛出世,俱严国王对佛陀生起欢喜心,发心修建一座大经堂供佛及僧,国王每日亲自打扫经堂。一日有事外出,把打扫经堂之事托付给太子。拘留孙佛加持令经堂里的灰尘越扫越多,天黑了也没扫完,太子只好在经堂留宿。夜晚,拘留孙佛的声闻们显示种种神变,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也来朝拜,太子看到后觉得佛陀的威力和功德不可思议,更增加了信喜心再不愿意离开经堂,一住就是五千年,且一直为僧众扫地。后来他发起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心,皈依受持居士戒,临终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身相庄严,将来在像拘留孙佛一样的佛陀前令佛欢喜,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太子就是现在的美丽者,以其愿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因他当时对众生生起大慈大悲心故,今生身相庄严。复于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此善男子出家调伏诸根,故即生获得解脱。”

()野蛮人

——蒙佛两度 今得涅槃

一时,佛在舍卫城。舍卫城与王舍城之间的大森林中有五百野蛮人杀害了许多行人,人们都不敢路过此地。胜光国王的眷属和商人们路过此处发现此恶行,立即禀告萨迦国王。国王令太子率四大*队将此五百人全部擒获,处以极刑。

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知五百野蛮人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刹那间从祇陀园来到王舍城。国王远见世尊,趋前于世尊足下恭敬顶礼启问:“世尊,欲往何处?”世尊告曰:“特意来此劝你不要杀五百野蛮人。”萨迦国王说:“如果他们出家,可以免其死罪,否则不能释放。”世尊慈悲开许,把五百人带回祇陀园剃度授近圆戒,并传授教言,五百人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

时诸比丘赞曰:“世尊不仅解救他们的命难,而且使他们得证圣果!”世尊告曰:“不仅今世我解救他们,以前也曾救过他们,令其得到四禅五通。昔日布得哈城的大自在部国王率领四大*队和眷属去林中狩猎,手下五百大臣密谋暗杀暴戾的国王。蒙一忠臣告密,国王怒发冲冠,立即下令逮捕他们,带到森林处以极刑。当时林中的苦行仙人以方便法把五百大臣救下来带回林中出家,他们依教言精进修持,得到四禅五通。诸比丘,当时的仙人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五百大臣就是现在的五百野蛮人,当时在他们遇到命难时我救了他们,使他们得到四禅五通,现在也是在他们遇到命难时我救了他们,使他们得到涅槃。复又他们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时出家,调伏诸根,所以今生得到解脱。”

()食肉*

——世尊调化 千食肉*

一时,佛在王舍城。王舍城与舍卫城之间的森林里有一千个食肉*,每日对玛嘎达和果沙拉之间的行人作害。萨迦国王遣使者告知影胜国王并请求:“请陛下祈求贵国的释迦世尊以方便法度化它们。”影胜国王立即去世尊前恭敬顶礼,世尊宣说了佛法教理,赞叹佛法的功德,影胜国王欢喜信受,再禀白世尊:“慈悲的世尊,您以前调伏了嘎哦、得嘎等许多恶龙,也调伏了桌涅等夜叉。现在玛嘎达和果沙拉之间有一千个食肉*作害众生,祈请大慈大悲的世尊调化它们。”影胜国王得到世尊的默许后,恭敬作礼而去。

世尊观知调化一千食肉*的因缘已成熟,刹那间从王舍城来到食肉*所在的森林中。它们看到世尊时丑形毕露,猛扑向世尊欲拟加害。世尊思及应该令多闻天子和所有夜叉来自己面前,彼等即刻来到世尊前恭敬顶礼。因为它们是食肉*的天敌,一千食肉*见势不妙,心惊胆战往回逃,世尊加持周围炽火盛燃,众*欲逃无路,返回又有可怕的夜叉,只有求救于世尊。世尊说:“你们以前世的恶业今生报为食肉*,今生中又伤害许多众生,后世你们将生于何处?你们应该深思将受之果报。”一千食肉*又祈求愿听世尊吩咐依教奉行,欢喜地在世尊前皈依受戒,世尊为它们传予相应之法后返回。它们从此再不害任何众生,善待行人,给渴者送水、饥者送食、迷路者为其引路等等。两地人们知道食肉*常予各种方便的善举后,都感到他们由害人转变成助人甚为稀有,传扬并赞叹世尊不可思议的威力。

诸比丘赞曰:“世尊调化一千食肉*皈依受戒,饶益了无量众生!”世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也使他们断除恶行,行持十善。昔日这两个城市之间有很多食肉*伤害过往行人,王舍城的一位苦行仙人见此,便发心调伏它们,令其皈依并行持十善。当时的仙人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食肉*就是现在的一千个食肉*,当时我使它们断恶行善,今生亦复如是。”

()王布果

——杀五千人 得度证果

一时,佛在王舍城。广严城王布果大师精通箭术,极负盛名,有五百个扎德沃人随其习箭。

一次,王舍城四大*队进攻广严城,王布果率五百弟子驰骋战场击败对方,王舍城连续发动五次进攻都告失败。王布果英勇擅战,一连杀死五千人。王舍城人向世尊祈求:“世尊,广严城的王布果非常凶猛,一人杀死五千人,请世尊调化。”世尊默许,刹那间来到广严城,加持王布果遗忘全部箭术,他自忖自己怎么突然间迷糊起来什么都不记得了,听说世尊已到广严城并且是大慈大悲大彻大悟者,肯定能解除这个违缘,便去世尊前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传予相应之法,他立即用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位,又再三祈求世尊开许出家受比丘戒。世尊让王布果先告知五百学徒,五百学徒闻讯也愿意出家,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一起到世尊前礼拜。世尊宣说相应之法,他们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复又共在世尊前祈求出家受比丘戒。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们授予近圆戒并传讲教言,他们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五百个扎德沃学徒由王布果的引导,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请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往昔他们也曾因王布果的教化而行持善法。昔日赤珠城大自在国王之妃生下一个庄严的孩子,国王夫妇为小王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为大自在部,精心喂养。长大后学习并精通了世间的一切学问,经常观察父王及大臣们的行为,发现有时如法有时不如法,心里深生厌离,独自往寂静的山林修行而去。大自在国王驾崩后黎宏国家经常侵犯赤珠国,一位大臣建议必须请王子回朝执*,以免他国欺凌,随即亲自去林中恭请王子回宫。王子告诉他:‘如果大臣们能行持善法我则回宫,否则免谈。’大臣回去与五百大臣商议并决定奉行十善,之后王子回宫执*,举国上下皆行善法。诸比丘,当时的王子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大臣就是现在的王布果侍者,余五百大臣就是现在的五百个扎德沃学徒,当时他引导他们行持善法,现在也引导他们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复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们出家为僧,守持戒律,调伏诸根,故今于我教法下得到解脱。”

()帝释天王

——畏惧死堕 得佛度化

世尊为兜率天子时帝释天王出现五衰相:身光自然消失;本具的花鬘果乐之妙用妙音自然消失;绚丽的妙衣褪色变得不悦意;清净的身体产生垢秽;一直不闭的眼睛自然眨动。他甚感痛苦,惶恐不安,四处询问皈依何处才能得到生死自在。阿修罗女告曰:“帝释天王,恭敬供养南赡部洲的沙门和婆罗门,肯定有希望。”

帝释天王即携阿修罗女从三十三天降临南赡部洲,在沙门和婆罗门足下恭敬顶礼。他们问知是三十三天的帝释天王,心生欢喜,决定皈依极难降临人间的帝释天王。帝释天心生疑惑:我想到人间来皈依他们,他们却要皈依我,肯定没有解脱道(Vimokkh-màgga)。他大失所望返回天界,不愿对沙门和婆罗门恭敬供养,决定待以后大菩萨(MahaBodhisatva)降临人间普降甘露法雨时,于其前皈依以解除自己的痛苦。

时兜率天子准备降临人间度化众生,告诸天人:“我将于南赡部洲降下甘露妙雨,你们若欲同去今正是时。”之后兜率天子乘六牙白象至人间入胎。诞生时,帝释天王特遣四天子为世尊沐浴。后悉达多太子舍弃王位,苦行六年,天子常时护卫。菩萨夜睹明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先后度化五比丘等无量众生。一次,世尊为调化影胜国王到了王舍城,舍利子和目犍连从佛出了家,世尊在王舍城广弘佛法,饶益有情。时帝释天见世尊正为人间普降甘露法雨利益无量有情,想到自己也该去世尊前祈求妙法,解除心中痛苦。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知调化帝释天的机缘已成熟,刹那间从王舍城来到城南方森林的山洞里修拙火瑜伽。帝释天王率八万天子、阿修罗女、乾达婆子共诣佛所,光芒万丈,帝释天王知道世尊正闭关入拙火定,直接进去唐突无礼,又搅扰世尊修定,便问乾达婆(Gandhabha)子:“有无方便法请世尊出定?”“有。”乾达婆子拿起蓝宝石琵琶以动听的妙音赞叹世尊的功德和罗汉的功德,以此祈请世尊出定。世尊出定后,乾达婆子告帝释天王可以亲近世尊。本来世尊所居山洞只能容下一人,但以世尊的加持力,众天人全都进入山洞并于世尊前恭敬顶礼。

帝释天启问:“世尊,人非人、天龙、夜叉等轮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世尊告曰:“众生沉溺于轮回的根本是嫉妒心和吝啬心。”世尊从嫉妒心和吝啬心的本体、性相、因缘等一一广作宣说,复为帝释天传授殊胜妙法。帝释天随喜赞叹世尊的功德,禀白道:“世尊,我已断除一切疑惑和痛苦,得到殊胜智慧。”世尊曰:“你现在已经断除疑惑和痛苦,以前是否向沙门婆罗门请教过?”“请教过。我在三十三天观察到自己有死兆时来到人间想解除心里的疑惑和痛苦,因当时没有如来出世故拜访一些沙门和婆罗门。他们知道我是帝释天王时却要皈依我,令我失望地返回天界。世尊,我以前得过一些安乐,譬如与阿修罗作战获胜,每位天人心极欢喜,安乐无比,但从未得到圣者的果位与安乐。在此我请求世尊开许:若我去世后转为人身,则愿我财富圆满,相貌庄严,广积资粮,现出家相,诸根调伏;若我能继续存活于天界,则愿我相貌端严,长寿无病等具诸圆满。”世尊授记道:“你当继续为天人,一切圆满,得预流果位。”帝释天王兴奋地赞叹:“善哉!善哉!世尊具足无量功德,加持我得预流果位!”以世尊的功德力和自己的因缘,他与八万天子皆得无垢法眼,刹那间仍以天人身转入后世。阿修罗女问帝释天王:“刹那间如此转变,我们是否死而复活了?”帝释天王告知确实如此,他自己得证圣果,欣喜万分,恭敬顶礼白世尊曰:“我现在真正变成了圣者,成为世尊的优婆塞。”复告乾达婆子:“乾达婆子,为报答你以方便法请世尊出定的恩德,我将把你梦寐以求的乾达婆女赐给你,你以后亦将得到乾达婆国的王位。”帝释天又告诸天人曰:“我以前崇奉大自在天和梵天,而现在我皈依释迦牟尼佛,你们也应该皈依佛陀,因为佛陀具足梵天和大自在天的一切功德。”之后又于世尊足下再三顶礼,右绕三匝返回天界。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帝释天王具足如此大神变大神通,令佛欢喜,未做令佛不喜之事,八万天子也是依帝释天王的引导令佛欢喜没做令佛不欢喜的事?”世尊告曰:“这是他们前世的愿力所致。贤劫人寿四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拘留孙佛出世,获证无上正等觉后出游度化了许多众生。一日至俱严国的王宫。国王和眷属对拘留孙佛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建造五百座经堂供佛及僧,并常供养各种甘美的饮食和财物。拘留孙佛化众事业显现圆满取无余涅槃后,俱严国王建造遗塔供养,并在塔前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家,或生为有名望威德的天人,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他的眷属知道后亦如是发愿。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俱严国王就是现在的帝释天,其眷属就是现在的八万天子,以愿力成熟故,今帝释天王及其眷属皆令我生欢喜心,没做令我不欢喜的事。”

()老婆罗门

——两世蒙救 终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婆罗门之妻生下一子,长大后学习文字、婆罗门行为等十八种学问。

婆罗门的规矩是四十八岁以前出家修梵净行,四十八岁后娶妻生活。老婆罗门夫妇去世后,其子按婆罗门的规矩过四十八岁即蓄发迎娶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女为妻。妻子不愿与老婆罗门一起生活,欲寻新欢,碍于丈夫多有不便,打算让他远出。一日她对老婆罗门说:“夫君,你我一起生活日久,家里一直贫困,这样倒不如我回娘家。”老婆罗门温言劝慰:“你不要这么说,我可以外出挣钱养家。”他果真外出挣到一笔钱,高兴返家,心想肯定能讨到妻子欢喜,不幸归途中路过森林时被强盗抢劫一空。他进退两难再去挣钱恐怕困难,回家又恐妻子不欢迎,活着如此痛苦不堪,不如在林中自尽了事,于是准备上吊。此时慈悲遍知的释迦世尊愍念这位老婆罗门若能出家修梵净行,则能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即刹那间来到婆罗门前说:“切勿不经观察随意而行,我可以给你财富。”世尊为老婆罗门指点宝藏后返回经堂。老婆罗门得到很多财富回家广作供施,积累资粮,过了很长时间的安乐日子。他思此全蒙世尊慈恩,为报佛恩,自己应该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即去世尊前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世尊传予相应之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之后又再三祈求世尊开许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授予比丘戒,复传教言,他自己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老婆罗门初时十分贫穷,后蒙世尊救命、指点宝藏,令其能广行供施,复于世尊教法下出家修持获证罗汉果位?请世尊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不仅是今世,往昔我也曾救护他、赐予财富、令行十善。昔日印度鹿野苑大自在部国王执*期间,举国祥和无诤无害,无饥无病,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国王以广大的慈悲心对待每位众生,上供沙门,下施婆罗门、贫者乃至飞禽走兽,全国奉行十善。国王发愿把所有的财产都布施给众生,因此常得诸天人、非人、护法神等护佑,整个国家非常祥和圆满。毗邻黎宏国之君非常残暴,横征暴敛,常以非法手段制裁臣民,以各种酷刑残害下属,很多人忍无可忍逃到大自在部国。一日黎宏国王率众眷属出游,经众多大小城市森林,见城郭内外人烟稀少,一问手下,得知臣民多已逃往安乐的大自在部国,生起极大嗔心,立即准备四大*队进攻大自在部国,欲亡其国而后快。大自在部国王得知后召集文武百官宣告:‘各位重卿,黎宏国王已率四大*队进攻我国,我无意迎战,若你们走投无路可以臣服于他,我本人不愿在短暂人生中造恶业,愿舍弃王位到森林中衣树皮、食水果、饮净水,与动物一起生活。’大自在部王见大臣全都投降,觉得自己去森林里的因缘已成熟,即独往森林。黎宏国王问知大自在部王的近况后收集所有财富,迁都鹿野苑自立为当地国王。

当时一位贫穷的婆罗门因天灾难以养家糊口,闻知鹿野苑大自在部国王具大慈悲心,极愿布施穷人,决定前往求助。然而大自在部国王已去森林,他左思右想又从鹿野苑寻至国王苦行林中。国王见到婆罗门乞丐,温言安慰且用水果和净水相待,问其到苦行林来的原因。他如实告以自己的困窘和欲愿,大自在部国王说:‘难道你不知我已舍弃王位苦行吗?以前我可以布施,而如今一无所有,谈何布施?’婆罗门甚感绝望不能自抑,昏倒于地。慈悲的大自在部国王洒凉水让他渐渐苏醒过来,婆罗门想到所求未遂,回去也很痛苦,不如自尽,便到密林深处准备上吊。大自在部国王生起很大悲心对婆罗门说:‘你不要这么做,我现在确实没有一点财物布施给你,但如果你把我捆起来交给黎宏国王,也许会得到奖赏。’‘我怎么敢捆国王您?’‘只有如此你方能如愿得财。’婆罗门终不忍心下手,国王就把自己捆好让婆罗门带到鹿野苑,交给黎宏国王。黎宏国王甚感稀疑,大自在部国王身材魁梧,婆罗门如此矮小,不可能捆绑他,即对婆罗门说:‘你要如实招来,否则什么我也不给。’婆罗门将事情的原委如实回禀,黎宏国王闻知后不禁对大自在部国王生起很大的信心:他对众生竟然有如此的大悲心,自己实在太惭愧!即向大自在部国王忏悔夺其王位之过,并交还皇袍*请他复位治国,自己携眷属回国而去。大自在部国王仍旧如理如法地护持自己的国家、善待臣民。他打开国库取了许多宝藏赐给穷婆罗门。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大自在部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穷婆罗门就是现在的老婆罗门,当时在他贫困欲寻自尽时我救了他,今生也在他欲自尽时我救了他,并使他获证圣果。”

()猎 人

——两世救护 恩将仇报

一时,世尊从曼嘎达来到王舍城。提婆达多在城中造谣惑众,妄称其诸多不如法行为乃世尊所教,令不少人产生邪见。世尊告阿难:“你著上法衣携一侍者向人们澄清事实:凡提婆达多的不如法行为言语皆他自己所做,并非佛陀嘱咐。若人惧于其神变,也明确告知提婆达多已不再有神变。”阿难依教奉行,此后有邪见之人忏其前愆,对世尊一如既往地恭敬承侍。

一日世尊示疾,时负盛名的耆婆医生用酥油为世尊配制妙药。世尊问道:“耆婆医生,你是否觉得稀奇?”“世尊,是很稀奇。”“你是否觉得稀有?”“世尊,是很稀有。”“你知道?”“世尊,我知道。”“你是否不知道?”“世尊,我不知道。”如是世尊一一询问,医生一一作答。世尊复又询问:“你说什么很稀奇?”“世尊,牦牛吃草喝水而产生牛奶,从牛奶中提炼酥油,复以酥油配制妙药,故我觉得稀奇。”“你觉得什么稀有?”“世尊,如来出世宣讲妙法,培养僧才,此为稀有。”“你知道什么?”“世尊,我知道人有生必有死。”“你不知道什么?”“世尊,我不知道善逝(Sugata)趋入何处。”诸比丘认为耆婆医生确实能解佛密意。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为何耆婆医生能解佛密意?请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也有如是因缘,汝等谛听。昔日一小山城中一位财富圆满的施主之妻生下一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为期二十一天的隆重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后又生一子,如前一样举行贺生仪式等。由于开支繁杂,家产渐渐减少,又需要上贡,施主打算外出经商,却又放心不下年轻貌美的妻子,只留下仅够她吃穿用的嘎夏巴涅,再把其余的钱财装在瓶颈上系有一串宝珠的金瓶里,埋在一由旬处尸陀林的马耳树下,这才放心地外出经商。

施主在外财运亨通,又娶妻生子。他的前妻依靠丈夫留下的少许钱财和亲友的周济,好不容易拉扯大两个孩子。孩子问母亲:“我们的父亲是谁?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母亲告诉孩子父亲的情况后说:“他虽然舍弃了我,但你们毕竟是他的儿子,去找他或许会得到一些财富。”长子听从母亲的话,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父亲,父亲一眼便认出是自己的儿子,悄悄地告诉他隐瞒自己的身份。父亲平时对他非常慈爱,后妻之子长时观察后生起怀疑,最终认定是父亲之子,父亲也慢慢地觉察到如果再让长子留下去会受到后妻之子的嫉妒(Iccha)加害,还是让他回去为好,若给财物定会被后妻之子拦路抢劫。施主给儿子一封短信:自城往东一由旬,尸处快耳树木下,若宜方便可挖出,吾之财宝汝享用,瓶颈之物给得吾。之后让长子带回去。后妻之子果真守在半路拦住他搜查全身,找到那封信,未看出什么名堂,认为父亲肯定是骗他的,即任其返家。在家苦盼的母亲只得到儿子带回来一封信,看后什么也不明白,生气地把信随手扔到一边。但儿子认定父亲是好人,不会骗自己,又将信捡起来独自仔细琢磨:信中的‘城’就是我家,‘尸处’就是尸陀林,‘快’是古时对马的赞称,‘瓶颈之物给得吾’即宝瓶外面的财物给我的母亲。大概是我家向东一由旬处的尸陀林,彼处一棵马耳树下可挖出宝瓶,瓶中财物由我用,瓶外之物给母亲。夜深人静时,他东行一由旬,于尸陀林处的马耳树下果然挖到一个颈上有一串宝珠的金瓶。他遵照父言把宝珠交给母亲得吾,其余财宝自己享用。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大儿子就是现在的耆婆医生,当时他也是能知吾之密意。”

耆婆医生配制好药后,想到佛陀是金刚身,故应该将佛陀的药剂量增至高于常人的三十二两。世尊服药毕吩咐医生将所剩之药分给僧众,提婆达多闻讯也要吃三十二两,医生告诉他:“世尊的金刚身服用三十二两正合适,你服三十二两肯定消受不了。”他强辩道:“我也是金刚身,为何消受不了?给我三十二两。”医生无奈只好依随,提婆达多吃后极为痛苦。次日耆婆医生供养世尊粥,提婆达多明知自己消受不了,却因对世尊心生嫉妒而要一大碗,强喝下去疼痛更是无法忍耐,倒在地上辗转叫喊。阿难尊者见自己的亲兄弟如此痛苦,生起很大的悲心急趋佛前祈求:“世尊,提婆达多已病得不行了,请世尊慈悲加持。”世尊自灵鹫山遥伸右手至王舍城提婆达多的头顶,以谛实语加持道:“我子罗睺罗天天承敬我与提婆达多天天加害我,在我心中没有任何差别,若所言真实,则愿他的病立即痊愈。”以世尊谛实语的加持力,提婆达多的病立刻不药而愈,心里却不满地说:“释迦牟尼佛虽然手摸我头,但没有任何加持,只是他在医学方面有一点能力以维持生活罢了。”很多人包括他自己的朋友都现量见到世尊对他的加持,并赞叹世尊的加持力不可思议。诸比丘见他知恩不报,便启问:“世尊,您已亲自解除他的病痛,他却一点不知恩报恩,心里不满,为什么会这样?”

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与他也有类似因缘。昔日布德哈有一位大自在部国王,王宫旁边的水井里掉下去五个生命:人、狮子、鹞鹰、老鼠和*蛇。一个猎人路过此处,准备取水解渴,见到他们生起大悲心,将之救出。后来猎人去林中打猎,狮子认出救命恩人,问知他去林中打猎,即发愿:‘您是我的救命恩人,为报答您,我每天捕捉动物送给您,您以后不用去狩猎。’狮子履行诺言每天给恩人送来猎物。在一次回家路上被鹞鹰看见,鹞鹰问自己的恩人在做什么,猎人说我就是如此生活,每天要辛苦地把肉背回去。鹞鹰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想办法给您找一些财宝遣除贫困。’它飞到王宫,时大自在部王妃卸下头饰在洗头,鹞鹰把头饰叼去送给了猎人,猎人欢喜而归。路上被猎人救的那个人看见了,他心里暗自盘算:救我的那个猎人身上带的是王妃头饰,如果向国王告密肯定会有重赏。后来他知道国王正悬赏寻找被鹞鹰叼走的头饰,即报告国王,得到国王的很多奖赏,猎人被关进牢狱受苦。经常来去的老鼠认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很想报恩,问知事情原委即劝慰猎人……在老鼠的帮助下,猎人在狱中的生活得到改善。被救的*蛇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很想报答救命恩人,和猎人商量好一个办法之后,立即前往王宫咬伤国王。国王剧痛难忍,四处寻名医治疗皆无效,宫廷上下非常焦急。此时猎人对狱卒们说:‘除我以外无人能治国王的病。’狱卒立即将此禀告了国王,国王宣猎人进宫说:‘你如果真能治好朕的病,一定重重奖赏。’猎人胸有成竹地说:‘请陛下放心,疗此疾只需准备一个牛粪坛城。’准备坛城之后他开始念咒,*蛇闻声而出。猎人对它说:‘你要么跳入火坑,要么治好国王的病。’*蛇故意说:‘我宁愿跳火坑而不愿治国王的病。’猎人劝道:‘无论如何你要治好国王的病。’*蛇答应后,马上到国王面前用另外一个药舌在伤处舔,伤口之痛即止,国王生起大欢喜心重赏猎人。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猎人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恩将仇报之人就是提婆达多,他当时也是不报恩,现在也是如此。”

()愚痴者

——残害他人 得丑恶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写尔巴热嘎地方一大施主之妻生下一子,夫妇俩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名愚痴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长大后学习文字、八观察等各种世间学问,不久身上突然长满小疱,逐渐糜烂遍满全身,父亲遍寻名医皆无疗效,病情日益恶化,身上化脓流血,散发臭气。父母无奈,只有用各种衣服把他包起来洒上香水,改名隐藏者。

父母相继去世,愚痴者自己料理家务,无论经商务农还是从事船业航运,都不能顺利成办,最后全成灭法。他想知道世上有没有人了知灭法和不灭法。一日他的亲朋及邻里老人们常供养的一位天尊至愚痴者家,问他:“你知道世上的灭法和不灭法吗?”“天尊,我不知道,您知道吗?”“我也不知道。”“您知世上有谁知道吗?”“大施主,释迦牟尼佛知道灭法和不灭法。世尊降生于释迦族,身为太子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后,于菩提座下获证无上正等正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您所说的世尊在何处?”“此地东方舍卫城里的祇陀园有一给孤独精舍,世尊住在那里。”说毕不见。愚痴者对世尊生起很大信心想去拜见。

写尔巴热嘎的一些商人到舍卫城拜见世尊,生起很大信心皈依受戒,回来后在愚痴者前赞叹世尊的功德,劝导他:“释迦牟尼佛是全知者,你如果去拜见肯定能解除身心的痛苦。”他听后更增上对世尊的信心,决定无论如何要去拜见,即准备车乘食物前往王舍城,一路艰辛终于来到给孤独精舍,在世尊前恭敬顶礼,满脸窘态合掌告白:“世尊,我的身体如此丑陋,十分惭愧……”世尊安慰道:“无需自惭形秽,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都丑陋不净,心里都有痛苦……”世尊为他宣说有关身蕴的教言,愚痴者谛听后,刹那间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得果后,愚痴者黯然神伤,想到若非自己身体过于糟糕,肯定有在世尊教法下出家的机会。就在发心的一刹那,他的身体恢复如常人,立即在世尊前祈求出家受持近圆戒,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授予近圆戒并传讲教言。他自己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远离世间八法,诸天人共赞其功德。

一日愚痴者与众比丘著衣持钵入舍卫城化缘,途中不幸被牦牛撞死,死相非常吉祥:诸根寂静,面部洁净,皮肤鲜白。诸比丘返回经堂向世尊详细禀白,世尊吩咐道:“诸比丘,愚痴者在我的教法下受持妙法,获得涅槃,你们应该为他的遗体建造遗塔供养。”诸比丘依教奉行,之后又启问:“世尊,愚痴者以何业感被牦牛撞死?”世尊给众比丘讲述了布嘎的前后因缘。众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他以何因缘生于富裕家却身生脓疮,又在发心出家的刹那恢复如常?以何因缘他在世尊的教法下令佛欢喜,未做佛不喜之事,出家修行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请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这是他前世的恶业与愿力成熟之故,即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诸比丘,昔日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执*时有二施主不和,一施主以厚礼贿赂国王得到袒护,责骂另一施主,并带到家中狠狠地抽打,向他身上残忍地撒*沙,使其浑身糜烂,如此长时摧残折磨。被害施主的兄弟们花费巨资把他赎回来,四处寻医方才疗愈。受害施主对世间生起厌离心前往林中苦行,在没有上师窍诀的阿兰若处精进修持三十七道品,最终现前独觉果位。得果后想到曾加害自己的施主造了很大恶业,应该救度,即到那位施主前跃入空中显示燃火、下冰雹等种种神变,施主见状五体投地再三祈求:“大尊者,以前我所行罪过极大,请接受我的忏悔。请您救度我等沉溺在轮回中的可怜众生。”他于独觉前恭敬顶礼,发露忏悔,复又请求:“尊者,我希望积累资粮,请您不要外出化缘常住在我家花园里让我好好供养。”独觉默许。施主在花园里用树叶树枝等为尊者结搭茅棚,用各种饮食财物作供养。不久独觉观察到自己的肉身再继续留在人间无太大意义,便趋入涅槃。施主以独觉的遗体建造遗塔,圆满后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将来在比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能得到阿罗汉的功德;愿我以前对尊者所作损害的恶业不要成熟,一旦成熟,则愿我在发心出家的一刹那清净一切恶业呈现吉祥。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即今之愚痴者;前世恶业成熟,令他生生世世全身糜烂,今生亦复如是;因他前世愿力成熟,故今生于富裕家,在发心出家的刹那身体恢复如常,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没做令我不欢喜的事,并出家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复又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出家持梵净行,调伏诸根,故今生获得解脱。”

()婆罗门

——做贼畏打 终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发心常行供施的婆罗门希望凡来接受自己供养和布施的人不要有任何争论和斗争等不祥之事。

一日分别来自市中心和市郊接受布施的婆罗门互相不和,市内的对市郊的说:“你们以农务为主,来此接受布施不应理,此等布施属我们享用。”对方亦不甘示弱,愈争愈凶。一个以偷盗为生的婆罗门趁机偷走金银财宝等物品,别的婆罗门发现后即放弃争论,上前抓住他狠狠鞭打,小偷招架不住,往祇陀园逃命。当他逃到祇陀园,目睹世尊及僧众无有任何喧闹、寂静祥和的气氛时,对清净僧团生起很大欢喜心,觉得自己做婆罗门不能满足,即于世尊足下恭敬顶礼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慈悲开许,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传戒,并授予教言,他自己也精进修持,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他观知所应调化的首先是曾经抽打自己的那些婆罗门,即于刹那间至彼处,从空中飞降而下,婆罗门见此特别欢喜,生起很大信心,于其足下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他传予相应之法,有的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有的皈依三宝。

诸比丘启问:“世尊,此尊者以何因缘先做小偷惧于被打,逃到佛前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世尊为吾等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此乃前世因缘所致。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婆罗门因偷窃供施之物被人责打,逃至迦叶佛前出家,一生中守持净戒,临终时发愿:虽然在迦叶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未得什么境界,以此功德,愿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婆罗门即现在的婆罗门,以业缘及愿力成熟之故,今世他仍是惧于挨打而逃去出家,并证得罗汉果位。”

()婆罗门

——惧于被害 出家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婆罗门施主之妻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孩子长大后学习文字、婆罗门行为等世间学问。当时的婆罗门有个传统:每月初八和十五各自打扮成大城市的人、外道或天人,分别出游各地。婆罗门子也经常出游,一日游至祇陀园,世尊正在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他远见世尊的三十二相,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急趋世尊足下恭敬顶礼,听受妙法,从佛皈依受戒,待世尊传法圆满后,赞叹随喜世尊的功德恭敬作礼而去。

婆罗门子发心迎请、供施很多婆罗门。他祈祷世尊若能亲临如此殊胜的供施盛会,则可令自己广植福德。遍知世尊即率领众眷属以神变来到婆罗门子家,他大喜过望,敷座设供。世尊应供毕率众眷属返回祇陀园,受供的婆罗门什么都没看见。世尊返回时显示神变,佛光普照婆罗门子家园内外,婆罗门见此众说纷纭,有人说当日的供施很圆满使大自在天满意故而放光;有人说是使帝释天满意而大放光芒;有人说是使大梵天满意而放光。婆罗门子亲手供佛及僧,知道肯定是世尊放光,更正说:“都不是,是我恭请的释迦牟尼佛所放之光。”众婆罗门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婆罗门子说:“如果你们不相信,明天我再迎请世尊,你们都来亲自见一见。”次日众婆罗门前来观望,婆罗门子面向祇陀园,右膝着地恭敬顶礼,至诚祈祷:“遍知过去、现在、未来的世尊,祈求您率众眷属至我家应供。”祈祷毕,世尊率僧众来到婆罗门子家。婆罗门子非常欢喜,以各种甘美饮食供养世尊及僧众。众婆罗门看不见世尊及僧众,只见婆罗门子高兴地来回奔忙,都以为他疯了。婆罗门子告诉他们:“我并未疯狂,世尊和僧众确实已亲临。”众婆罗门随即现量(Pratyaksapramàna)见到世尊及僧众,甚感不可思议。供养圆满后婆罗门子祈求世尊传法,世尊传授相应之法,赞叹佛法功德之后率僧众返回。众婆罗门对婆罗门子生起大嗔心:本来是给我们准备的饮食为何供养世尊和僧众?故蓄意谋杀他。他无依无靠,只身逃往祇陀园。婆罗门穷追不舍直到祇陀园,惧于萨迦国王的法律,不敢贸然闯进方才返回。婆罗门子胆战心惊,至佛前恭敬顶礼,世尊为他传授相应之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他又祈求:“世尊为我传授妙法使我证得预流果位,脱离地狱、饿*、旁生等各种痛苦。这些功德是父母、亲友、国王等众人所不能赐予的,再次请求世尊开许我出家受近圆戒。”世尊慈悲开许,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授予比丘戒,并传授教言,他自己也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婆罗门子因害怕被杀而跑到世尊前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请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前世他也是因害怕被杀而出家行持善法。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婆罗门夫妇一直膝下无子。他担心若无子女继承,自己死后诸多家产将被国王没收,于是迎请众婆罗门念经祈求天尊诸神赐予一子,终未如愿。婆罗门逐渐衰老,也无意再希求子女,决定把所有财产用作供施以积累资粮。众婆罗门闻讯而至,为了一点小事争执不休大动干戈,决定谋杀布施的婆罗门。婆罗门被迫逃往鹿野苑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临终时发愿:以我一生出家的功德,愿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我能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婆罗门就是现在的婆罗门子,因害怕被杀而出家行持善法(KusalaDhamma),因愿力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未做令我不喜之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转自智悲佛网(---待续)

百业经(1)

百业经(2)

百业经(3)

百业经(4)

百业经(5)

百业经(6)

百业经(7)

百业经(8)

百业经(9)

百业经(10)

百业经(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